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格力电器的三大挑战
  白电龙头格力电器从来是一家不缺争议的公司。凭借其出色的空调产品,这家中国家电巨头在过去三十年时间里面成为中国白电公司的翘楚。
  随着高瓴入局,格力电器未来面临变局。目前外界对格力的单一的产品布局以及董明珠“一言堂”式的领导风格颇有争议,最大的争议是格力电器未来会走向哪里,摆在格力电器面前的挑战又是什么。
  笔者认为,站在新起点,格力电器未来必将面对三大挑战。
  挑战之一格力电器的公司治理
  随着混改接近完成,格力电器的股东们面对着一个尴尬的局面:以董明珠为首的强势管理层,以及刚刚上位的第一大股东、市场化运作并寻求话语权的高瓴资本,这本身创造了冲突的可能,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就是个巨大的治理风险。
  珠海国资委是次退出格力电器控股权的行为被市场和部分机构视为了国企“混改”,不过在部分学者看来,格力电器这次的混改,要打折扣。“格力大股东(格力集团)股权退出是为了调整资本布局,严格意义上不是什么混改”,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对笔者表示。
  站在董明珠等管理层的角度来考虑,高瓴的介入并非格力电器主动邀请的结果,甚至略显“被动”接纳。这也就有了最开始格力集团宣布转让其控股权时,董明珠的一番耐人寻味的表态,格力集团此前“并未与上市公司沟通”。
  当然,高瓴资本介入目前只是初步结果,悬念留存:高瓴资本需要就相关核心议题与董明珠们取得共识。譬如,高瓴资本如何改选董事会,如何提名董事会人选,乃至如何对管理层提出调整,如何与当前管理层合作。正是这些问题,凸显了格力电器当前存在的重大公司治理风险。
  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一直是董明珠的心愿,其本人持有珠海银隆17.46%的股权,后者的新能源5G客车此前半个月在辽宁锦州完成试跑,但是备受外界质疑。当然,这也部分造成了外界对于董明珠为首的管理层与高瓴资本之间存在某种“冲突”的怀疑。尽管目前双方都还没有彼此存在“过解”的言论,高瓴资本的张磊也释放了不干预企业经营的示好言论,但是事关董事会改选以及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问题上,双方未必完全一致。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剑锋表示,高瓴资本入主初期初期虽不会对管理层有重大调整,但也会有适当的人事变动,或将培养格力电器接班人梯队。未来公司的战略规划或有所调整。
  这种调整就会与强势的董明珠团队可能存在“冲突”,这种冲突会影响公司治理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公司发展。市场不乏这样的案例,典型就是上海家化。平安资本介入以后,由于与葛文耀原为首的原管理层不睦,矛盾激化,后期的管理层大调整导致家化业绩长期止步、市值暴跌。
  至于对双方冲突的怀疑,复旦大学张晖明表示”没有意义“,但同时表示,这种怀疑会“给与(双方)警示,是好事”,显然没有否认这种可能。
  挑战之二格力电器的业务布局
  当前家电市场步入竞争的红海时代,格力电器单一业务布局的缺陷越发明显。这意味着格力电器必须在业务布局上实现突破,否则格力电器将失去中长期增长引擎。在业务布局的突破方面,格力电器面临两个不同方向的选择,一是继续深耕家电,并横向发展,如冰箱、洗衣机等;一是选择向全新的领域进军,主要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站在格力电器的角度,前者门槛低,但是长远缺乏增长动力。
  中国整体的家电市场都已经进入竞争红海时代。业务布局多元的青岛海尔以及美的集团,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增速均为个位数,也都低于去年。况且白电产品中,除了空调,价值量较高的冰箱、洗衣机,目前已经基本被海尔和美的垄断;小家电业务则是美的、苏泊尔的天下,格力电器要想介入,难度已经非常大。格力电器的晶弘冰箱、电饭煲等董明珠亲自做广告的产品迄今市场反响平平。
  高瓴资本不会看不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机遇、挑战与风险。况且高瓴资本自身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吃到了苦头,其投资的蔚来汽车今年二季度以来经营极其惨淡。格力电器最靠近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就是珠海银隆,但是后者的钛酸锂技术实际是被市场淘汰的电池技术:目前市场主流的电池产品就是磷酸铁锂以及三元锂电池。
  基于这样的格局,高瓴资本对于格力电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能够有多大,值得怀疑。相对有利的消息是,高瓴资本确实投资了蔚来汽车,并对创新经济领域有较高的关注,旗下投资的人工智能公司包括依图科技(计算机视觉)、地平线(自动驾驶)、思灵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发)以及AgileRo⁃botsAG(机器人视觉智能系统开发)等。
  挑战之三格力电器的国际化
  三大白电公司中,格力电器的海外业务占比不足17%,美的集团和青岛海尔的海外业务占比都超过了40%。在当前家电内需市场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海外业务可以为上市公司更为宽广的护城河。相比后面两者,格力电器无论是产品布局还是地区分部上,都存在不小的短板。
  如果格力电器能够借助高瓴资本实现国际化,有望打开新的收入增长空间,高瓴本身又是一家高度国际化的投资机构,海外资源丰富。以青岛海尔为例,通过引入KKR,成功收购通用家电,实现海外业务突围。当然,格力电器再想寻找通用家电、日本东芝、新西兰斐雪派克等这样的并购机会已经非常困难了,海外知名度高的家电品牌已经基本被收购完毕。但是这不代表没有机会,即使是依赖空调业务本身,借助国际化依然可以实现营收的突围,比方通过整合海外经销渠道等。前提是格力电器的营销体系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形势的变化。
  王子辰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