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谁将成为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中国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建设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各大城市纷纷布局——
  近日,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建设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扩内需、稳经济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方面表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一批大中城市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对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新数据,2018年中国公民出境游花费排名世界第一,全年在境外消费达2773亿美元。从抢购国际大牌衣物饰品,到抢购日本电饭煲、德国刀具、澳大利亚雪地靴等,中国消费者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着力吸引的顾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成,将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国际化、品牌化的消费需求,将境外消费转为国内消费,留住消费者的“钱包”。
  那么,哪些城市有潜力冲刺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北京、广州为全国社零总额前3名,均超9000亿元,上海、北京更是突破1万亿元。重庆、武汉、成都、深圳、南京分别位列第4至第8位。
  看社零增速。武汉、成都、青岛、济南等城市增速均超10%,增速较快。
  社零消费只是城市消费实力的众多指标之一,国际化水平、城市旅游消费、民航旅客运输量、消费便利程度和服务性消费等,也都不可忽视。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消费力强的一线城市,像北上广深入围比较确定。此外,一些旅游城市,如青岛、厦门、西安、成都、南京等,能够带动消费,且国际交往较多,同样潜力巨大。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指出,上海、北京、广州是中国一线城市消费的典型代表,也是非常有希望成为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同时,二线城市的消费潜力也很大,例如成都、重庆有非常好的消费文化和消费氛围,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这两个城市对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辐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有望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徐佩玉/文)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