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就诊首选基层”是一个积极变化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近半年来本市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情况:自2019年6月15日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以来,全市基层门诊量已连续32个月增幅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呈现门诊服务向基层机构分流的良好态势。此外,根据相关调查,在就诊医疗机构意愿方面,42.4%的患者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39%的患者选三级医疗机构就诊,这也是首次有多数患者将基层机构作为就诊首选。
《北京青年报》就此刊登毛建国的文章说,医疗体系的倒金字塔结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就诊首选基层”是一个好的变化,这从事实层面证明,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信任加强,强基层政策收到良好效果。事实上,不仅北京,放眼全国,只要坚定实施改革的,基层门诊都出现了一定回流。
成绩值得肯定,也不能盲目乐观。患者评价一家医院,主要是水平、价格、服务,最重要的是医疗水平。“门诊回基层”应有更多内涵,不能只剩下“就近就医”这个看点。就目前来看,基层医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有些方面也应该打造长板。比如在服务上,基层医院就可以塑造特色。而在名医培养上,基层医院也应该有所追求。
《北京青年报》就此刊登毛建国的文章说,医疗体系的倒金字塔结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就诊首选基层”是一个好的变化,这从事实层面证明,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信任加强,强基层政策收到良好效果。事实上,不仅北京,放眼全国,只要坚定实施改革的,基层门诊都出现了一定回流。
成绩值得肯定,也不能盲目乐观。患者评价一家医院,主要是水平、价格、服务,最重要的是医疗水平。“门诊回基层”应有更多内涵,不能只剩下“就近就医”这个看点。就目前来看,基层医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有些方面也应该打造长板。比如在服务上,基层医院就可以塑造特色。而在名医培养上,基层医院也应该有所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