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部分农村地区“孝道衰弱”
《南风窗》2019年第23期刊登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吕德文的文章说,最近一些年来,“孝道衰弱”正在成为部分农村地区的社会事实。简单说来,农村内部正在形成一套不利于老年人的观念: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为人父母,为子女娶媳妇、盖房子是应尽的人生义务。另一方面,老年人应该为年轻子女减轻负担,尽量自养。
“恩往下流”是中国农村的普遍价值。过去,父母在为子女付出时虽不求回报,但社会规范却要求子女尽孝,形成了代际养老的“反馈”模式。但最近十多年时间,几乎所有的农村家庭都主动或被迫地卷入了城镇化进程中,年轻人在城市务工,年老者在农村生活,财务单独核算、生活方式迥然不同。代际之间反馈模式已难以维系。很多家庭将有限的家庭资源向子女倾斜,弱势的老年人出于“恩往下流”的道德要求,极力压缩自己的养老需求。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所看到的“孝道衰弱”有极为复杂的社会背景,它甚至很难说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农村社会巨变的痛苦选择。
“恩往下流”是中国农村的普遍价值。过去,父母在为子女付出时虽不求回报,但社会规范却要求子女尽孝,形成了代际养老的“反馈”模式。但最近十多年时间,几乎所有的农村家庭都主动或被迫地卷入了城镇化进程中,年轻人在城市务工,年老者在农村生活,财务单独核算、生活方式迥然不同。代际之间反馈模式已难以维系。很多家庭将有限的家庭资源向子女倾斜,弱势的老年人出于“恩往下流”的道德要求,极力压缩自己的养老需求。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所看到的“孝道衰弱”有极为复杂的社会背景,它甚至很难说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农村社会巨变的痛苦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