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该启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吗 	
					
										
										  面对2020年冬春之交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雪上加霜,在疫情转机初现之际,一些经济学家建议中国启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以实现保就业稳增长的目标。记得在2008年,围绕应对全球金融风暴,中国是否应该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一问题,经济学家们曾展开一场持续的争论。然而,在这次围绕应对新冠疫情后经济刺激计划的讨论中,目前看到的是几乎一边倒的支持。一些学者把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称为“4万亿计划的2.0版”,另一些人则把投资对象称为“新基建”。 
2008年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一定程度抑制了当时经济增长的下滑趋势,使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风暴后快速复苏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如果简单回顾过去十年中国制定的主要经济政策,就不难了解那次刺激计划带给中国经济的副作用是什么。
其一是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发起了以“去产能、去杠杆、去‘僵尸’(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二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段时期以来,许多规模大小不同、业务经营范围各异的企业雷暴频繁。
其三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那一轮投资的刺激下,一些国企盲目扩大产能,以至于陷入产能过剩的窘境,不得不通过直接去产能,甚至开展国际合作来输出过剩的产能。其直接经济后果是这些企业的效益下滑。
为了保就业稳增长,不得不寻求可能的经济刺激政策,能不能更多以减税而不是以增加财政投入的方式,更多通过引导民营资本投入、依靠市场力量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方式?中国经济改革40多年来的实践一再证明,只有中小企业繁荣生长、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才有可能容纳更多社会就业。
能不能通过开放一些限制性进入的行业,降低相关行业的进入门槛,鼓励更多民资和外资进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升相关行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质量?比如,这次新冠疫情暴露的公共卫生防御体系薄弱问题,一方面与公共卫生领域长期投入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依靠市场投入参与医疗产业不足有关,下一步,能否鼓励更多民资和外资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增加有效供给,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相应增加属于公共品的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
我们需要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4万亿刺激计划的经验教训中,思考在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和政策重点究竟应放在哪里,哪些方面大有可为,哪些方面要有所克制。(摘自《财经》杂志
郑志刚/文)
					
					
					
					
					
                2008年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一定程度抑制了当时经济增长的下滑趋势,使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风暴后快速复苏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如果简单回顾过去十年中国制定的主要经济政策,就不难了解那次刺激计划带给中国经济的副作用是什么。
其一是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发起了以“去产能、去杠杆、去‘僵尸’(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二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段时期以来,许多规模大小不同、业务经营范围各异的企业雷暴频繁。
其三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那一轮投资的刺激下,一些国企盲目扩大产能,以至于陷入产能过剩的窘境,不得不通过直接去产能,甚至开展国际合作来输出过剩的产能。其直接经济后果是这些企业的效益下滑。
为了保就业稳增长,不得不寻求可能的经济刺激政策,能不能更多以减税而不是以增加财政投入的方式,更多通过引导民营资本投入、依靠市场力量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方式?中国经济改革40多年来的实践一再证明,只有中小企业繁荣生长、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才有可能容纳更多社会就业。
能不能通过开放一些限制性进入的行业,降低相关行业的进入门槛,鼓励更多民资和外资进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升相关行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质量?比如,这次新冠疫情暴露的公共卫生防御体系薄弱问题,一方面与公共卫生领域长期投入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依靠市场投入参与医疗产业不足有关,下一步,能否鼓励更多民资和外资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增加有效供给,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相应增加属于公共品的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
我们需要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4万亿刺激计划的经验教训中,思考在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和政策重点究竟应放在哪里,哪些方面大有可为,哪些方面要有所克制。(摘自《财经》杂志
郑志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