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农技人才荒”掣肘乡村振兴 	
					
										
										  据《半月谈》报道,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当前农科毕业生不愿去田间地头,“学农不务农”现象突出,导致乡镇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招人难”“留人难”。 
一名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告诉记者,招聘学农的大学生,即使开出每月6000元的高薪,也没人愿意来。“一些农科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来乡镇工作。即使来了,三五年后也会想办法离开。”一名县级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说。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北方的两所高校学农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数占比接近50%,仅有不足10%的毕业生愿意在小城镇和乡村就业。
与此同时,受招聘制度限制等因素影响,一些愿意务农的学生却“入农无门”。“实际上,早些年基层的农业人才80%是中职农校毕业的,但现在中职农校的毕业生进不去基层队伍了。”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基层农业技术员岗位,只要专业对口、实操过硬,中专生、大专生都能干,但是招聘却一定要求本科学历,反而让乡镇农技站招不到人,将高学历作为硬性条件,实际上缩窄了乡镇获取人才的通道。
专家认为,乡村振兴,必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尽快破题,研究出台乡村振兴引才专项政策,打通农业人才服务基层的渠道,扩大基层农业人才的发展空间。
					
					
					
					
					
                一名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告诉记者,招聘学农的大学生,即使开出每月6000元的高薪,也没人愿意来。“一些农科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来乡镇工作。即使来了,三五年后也会想办法离开。”一名县级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说。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北方的两所高校学农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数占比接近50%,仅有不足10%的毕业生愿意在小城镇和乡村就业。
与此同时,受招聘制度限制等因素影响,一些愿意务农的学生却“入农无门”。“实际上,早些年基层的农业人才80%是中职农校毕业的,但现在中职农校的毕业生进不去基层队伍了。”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基层农业技术员岗位,只要专业对口、实操过硬,中专生、大专生都能干,但是招聘却一定要求本科学历,反而让乡镇农技站招不到人,将高学历作为硬性条件,实际上缩窄了乡镇获取人才的通道。
专家认为,乡村振兴,必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尽快破题,研究出台乡村振兴引才专项政策,打通农业人才服务基层的渠道,扩大基层农业人才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