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房贷额度真的如此紧张吗?
□谭浩俊
  日前,广州、上海等地房贷额度紧张,部分银行甚至停贷的消息刷了屏。
  商业银行惜贷的理由,当然是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由于受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上限的影响,银行就需要通过控制个人住房贷款来满足监管要求。
  明面上看,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是银行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透过表面看本质,商业银行这样做,并没有真正体现监管层的要求,实现监管层的初衷。因为,监管层在提出个人房贷余额占比上限的同时,也明确表示,对刚性需求仍然要积极支持。银行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待个人房贷,并没有真正体现监管层的要求。
  要知道,监管层出台涉房贷款集中度管理,并不是限制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限制商业银行发放涉房贷款,而是想通过涉房贷款集中度管理,倒逼商业银行调整与优化信贷资金结构,更多地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倾斜,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在涉房贷款内部,也要向刚需购房倾斜,满足刚需购房需求。
  很显然,在相当一部分银行的心里,是不愿意这样做的。他们想做的,就是把贷款发出去,把利息赚回来,至于信贷资金结构是否合理,刚需购房能否满足,不想考虑。这些年来,银行信贷资金结构出现了严重失衡,就是在这样的经营思维和理念下形成的,是真正不负责任的表现。
  实际上,目前商业银行在涉房贷款上,问题是非常大的。不仅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中小银行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这些年来持续给开发商、炒房客、购房者等发放贷款,商业银行的涉房贷款比重已经超出了可容忍的水平。不仅对开发商的贷款如此,对居民的房贷也是如此。在居民房贷中,对非刚需的个人房贷也比重偏高,从而导致个人房贷也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对个人房贷余额进行控制、对个人房贷余额比重进行控制,并通过控制,优化个人房贷结构,更好地满足刚性需求的需要。
  事实也是,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金融的地位,决不能凌驾于经济之上,而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经营理念和经营思维,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居民。现在的信贷资金结构,是没有很好地体现服务企业、服务居民的,而只是把资金投放给了企业和居民,这与服务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服务,必须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建立在效率质量基础上,而不只是银行一家的利益。监管层提出涉房贷款集中度管理,就是想推动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居民,就是相促进商业银行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不是让企业和居民整天围着银行转。表现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就是要确保刚需购房,确保刚需阶层能够顺利拿到住房贷款,而不是“一刀切”,连孩子和水一起泼掉。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10号中投国际大厦A座18层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