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家庭餐桌“光盘”跑偏
怕浪费硬吃光引起“三高”
  自“光盘行动”发起以来,市民逐渐习惯了在外就餐量力而行,少点几个菜,少叫一份饭,减少浪费。
  不过,采访中有不少人向记者表示,在外就餐虽频率不低,但也并非是常态,实际上在家自己做饭造成的浪费也并不少。不到30岁的张先生平时家里就和妻子两人,但双开门的大冰箱里却无时无刻不满满当当。张先生说,因为冰箱大,好多吃的经常搁在一个角落里就忘了,“每隔一段时间都能清理出一些过期的牛奶,发霉的水果,坏了的蔬菜等。也不是故意,但不小心就造成了浪费。”
  有同样抱怨的还有马女士,她给母亲换了一台大冰箱后,原本节约的老两口更加节俭了,“剩菜热了一回没吃完,就再吃一回,盘是光了,可新鲜菜吃得少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强调,不建议大家为了“光盘”而无节制地把食物堆在冰箱里,“即便冷藏,绿叶蔬菜也只能保存3天左右,其他蔬菜最好一周内吃完,避免营养价值下降。”
  除了习惯于在冰箱里“囤货”,还有不少人为了“光盘”而在吃饭的最后阶段“超标进食”。今年60岁的赵先生今年年初查出心血管疾病后,才意识到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有问题,“我就像家里的‘清洁器’,经常饭后打扫战场,剩下几口要倒掉,索性干脆吃进肚。久而久之,每顿饭多吃一口,攒着攒着就‘三高’了。”
  对此,范志红也有话说,“仅仅吃光盘子里的食物就叫做不浪费吗?食物进入人体之后,如果超过了人体的利用能力,不仅会变成脂肪,还会引发疾病、缩短寿命,不仅让人们增加痛苦,也是一种‘隐性’的浪费”。
  范志红告诉记者,很多调查都发现,郊区居民的肥胖率往往超过城区居民。在50岁以上居民中,女性的肥胖率明显高于男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导致肥胖的行为因素,就是当妈妈的总喜欢收盘子、吃剩菜。
  范志红建议,要想真正地节约粮食,做到“光盘”,人们要从自家采购、配菜、做饭时就应提高意识,量力而行。不能等到饭菜上桌,才想起来粮食的可贵,最后强硬地“光盘”。
  (摘自《北京晨报》)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