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人均每餐丢掉近2两食物餐厅、食堂成食物浪费“重灾区”
舌尖上的浪费何时休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饮食大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在餐饮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食物浪费问题愈发凸显。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为11.7%。每天,数以万吨计的食物被从餐桌上丢弃。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我们不禁要问一句:“舌尖上的浪费”何时才能休?
  米饭整碗倒掉、菜肴只动了几口就扔在一边……在中国,大大小小的食堂和餐厅中,这样的场景天天上演。北京某职工食堂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食物浪费现象在他工作的食堂内十分普遍。一个规模不大的中型食堂,仅一天收集的残羹剩饭重量就能达到几十公斤,一年下来就有数吨食物被白白扔掉。
  餐馆内的浪费现象则更为普遍、严重。“差不多每桌上剩下的食物总量在三分之一。”北京一家连锁餐饮企业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少客人因为就餐人数多,很难准确判断,基本都会选择“多点菜”,即便最后剩余了大量食物,也不会选择打包带走。
  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最会吃的国家”之一,中国的餐饮业发展迅速,并在拉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庞大的产业蓬勃发展背后,食物浪费量却是惊人的。
  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曾联合发布《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调研发现,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此外,大型聚会浪费则达38%,而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从场所和群体来看,大型餐馆、游客群体、中小学生群体、公务聚餐等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报告指出,经初步测算,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其实,从2013年,全国就开展了“光盘行动”,从中央到地方,近年来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文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也提到,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爱粮节粮意识,抑制不合理消费需求,减少“餐桌上的浪费”。
  政策是出台了,如何落实是关键,实现“光盘”依然任重道远。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减少食物浪费,除了要培养民众节约粮食和科学膳食的观念,餐饮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重要。如何根据个人身体需求,提供精准化、定制化的营养配餐,是未来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摘自中新网)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